尿中塑化劑比未用者高3成2011年 05月31日
【生活中心、地方中心╱連線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昨推估國人塑化劑日常暴露量比學界預期高10到20倍,包括化妝品、保養品等也可能含塑化劑。醫界昨提出研究,指孕婦使用妊娠霜,尿液中塑化劑濃度將比未使用者高出2到3成,恐透過胎盤傳給寶寶。國衛院決定先針對食物含塑化劑對人體的長期影響進行研究,首波將鎖定孕婦及兒童。
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昨表示,他針對76名孕產婦進行2年研究,比較孕婦懷孕初期沒使用妊娠霜,和懷孕8、9個月後塗抹妊娠霜,兩者尿液中塑化劑濃度差異,結果後者尿液中DEHP塑化劑濃度高出1/3到1/4,停用後即下降。
國衛院擬長期觀察
由於孕婦是易感族群,且塑化劑會透過胎盤傳給寶寶,李俊璋建議孕婦避免使用含香料妊娠霜、香水、化妝品、保養品等,甚至別用塑膠容器。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昨也針對DEHP討論,列席的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伍焜玉說,DEHP污染超乎想像,推估各種塑化劑整體暴露情形,可能比原本學界預期高10倍至20倍。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昨在另場記者會說,DEHP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這次事件是她入行30年來碰到最嚴重的一次。
伍焜玉表示,已知DEHP恐導致小老鼠生殖器官異常,並傷害腎臟,同時提高肝癌、白血病與睪丸癌等癌症罹患風險,國衛院近期將與國民健康局等機構合作,探討食物含塑化劑可能對人體的長期影響,先從孕婦、兒童喝飲料習慣著手研究。
克蘭詩澄清都合格
現行化妝品、保養品、指甲油、妊娠霜依規定可使用塑化劑,但濃度需在100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1濃度)以下,為了解業者是否使用超量塑化劑,彰化縣衛生局昨率先前往藥妝店稽查,抽驗口紅、指甲油及香水等產品,報告預計1個月後出爐。
有販售妊娠霜的克蘭詩行銷總監陳靜怡指出,昨和法國總公司確認,產品是以植物成分製作,包括妊娠霜和其他所有產品都未含塑化劑。化妝品業者如資生堂與高絲,昨也強調產品一定會符合標準。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5/28 06:33 林惠琴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但根據最新調查發現,有近9成父母誤以為咳嗽孩童不宜吃甜食或喝冷飲;孩子拉肚子,約7成餵食運動飲料,這些觀念真的「錯很大」,可能危害孩子的身心發展!
感冒是常見的兒童疾病,經常伴隨咳嗽,根據《康健雜誌》的「兒童健康照護迷思大調查」,有高達89.6%的父母,不准患有咳嗽症狀的孩童吃甜食或喝冷飲。但林口長庚兒童醫學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表示,中醫雖有「甜食易生痰」的說法,但並無實證資料,「痰」主要是呼吸道發炎所致,因此除非孩子一吃就咳,否則吃一點無妨。
孩子一拉肚子,擔心造成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有近70%的父母會餵食運動飲料補充。然而運動飲料糖分過高,即使經過稀釋,電解質成分或濃度仍不適合孩童,正確的做法應是購買口服電解質液或發泡碇,以1顆兌水120cc給孩子服用。
「長牙」是孩童成長的必經過程,但超過68%的父母誤以為會併發發燒或腹瀉等不適症狀,確實乳牙萌發期間,孩子可能出現煩躁或睡不好的情況,但不至於嚴重到發燒或腹瀉,若真有此狀況,應懷疑是病毒或細菌感染所致。
「抽龍骨水」是檢驗罹患腦炎、腦膜炎或多發性硬化等病症的方式,不過,由於超過68%的父母認為以脊髓穿刺、抽取腦脊髓液的檢查方式風險過高,甚至拒絕孩童受檢,但台大小兒胸腔加護科主任呂立指出,腦脊髓液不是骨髓,抽取10cc並不會傷及神經,是很安全的檢查,拒絕抽檢反而吃虧。
「發燒會燒壞腦袋」的傳言,56.2%的父母深信不疑,事實上發燒過後若智力受損,應是腦炎、細菌性腦膜炎等疾病的後遺症,並非發燒所造成。另外,超過半數的父母認為學校或戶外,是孩子易發生事故的場所,但根據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學會的分析,兒童事故傷害地點主要是家中。
長庚醫院副院長黃璟隆表示,照顧兒童同時是國家的責任,目前政府欠缺兒童醫療補助、相關照護指標等服務,造成父母資訊缺乏、養護知識認知錯誤,因此政府應帶頭糾正錯觀念,並設立健康養護中心,照顧身心障礙孩童,引導民間團體付出,讓養兒照護有更完善的環境,如此才會刺激生育率。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5/26 16:20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26日電)1名3、4歲女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脖子整片紅丘疹、抓破皮,看了很多醫師仍看不好;經三總中醫師按照女童狀況給藥,建議家長在孩子洗澡後擦上保濕乳,病灶慢慢好轉。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醫師林健蓉今天在記者會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兒與小孩最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皮膚病,根據統計,約有1、2成孩子患有異位性皮膚炎。
林健蓉說,中醫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是幼時腸胃道及肌膚的防禦功能尚未健全,脾肺虛,而環境的致敏原及食物對小朋友來說又是剛接觸的外來物,因此,容易造成過敏反應。
林健蓉說,之前曾收治1名3、4歲女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脖子上整片魚鱗狀丘疹,且抓破皮,媽媽帶她看了很多醫師未見改善;輾轉到三總就醫後,她依照女童的症狀,給予中藥治療,再加上建議家長幫孩子洗澡後,擦上保濕乳液,避免使用刺激性物品例如肥皂、化學製劑、易摩擦皮膚的衣物;1、2個星期後,女童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大幅改善,不再抓癢導致破皮。
另外,在食物攝取方面,林健蓉說,中醫觀點,發炎狀況屬於「熱」,因此,盡量避免吃辣椒、沙茶醬、荔枝、芒果、龍眼等「熱性食物」,麻油雞等燉補也不要吃。
林健蓉建議多食用綠豆薏仁湯、菊花薄荷枸杞子茶,因為綠豆、菊花屬於清熱,對表皮發炎有改善作用。1000526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爬行有助大動作發展 「家長別過度保護」2011年 05月24日 蘋果日報
【甯瑋瑜╱台北報導】衛生署最新調查發現,六個月大的寶寶多數已能翻身、發出笑聲,卻不到半數能肚子貼地爬行,不符合半歲時應達到的發展里程碑。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指出,家長總讓寶寶躺著或抱著,致寶寶沒機會到處爬,建議應讓寶寶多趴著玩。
衛生署二○○五年起,追蹤近兩萬五千名嬰兒進行「出生世代調查」,預計追蹤到成人,最近完成三歲以下的發展里程碑分析。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發展里程碑,如半歲有五項里程碑,包含翻身、貼肚爬行、將物品由一手移到另一手、發出笑聲,看到主要照顧者會主動微笑。
一歲半會喊爸媽 調查發現,6個月的寶寶不到一半能肚子貼地爬行,衛生署建議家長勿過渡度護,多讓寶寶趴著玩耍。葉志明攝調查發現6個月大的寶寶,不到一半能肚子貼地爬行,衛生署建議家長勿過度保護,讓寶寶多趴著玩耍。葉志明攝調查發現6個月大的寶寶,不到一半能肚子貼地爬行,衛生署建議家長勿過度保護,讓寶寶多趴著玩耍。葉志明攝
調查發現半歲寶寶僅約四成五可貼肚爬行,另四項里程碑則皆有八、九成達成率。邱淑媞分析,貼肚爬行屬大動作發展,可能是家長總讓寶寶躺或抱著,「建議家長別過度保護,應讓寶寶多趴著玩。」半歲寶寶還要能對照顧者微笑,若不會注視,須留意是自閉症。
調查也顯示,九成五的一歲半寶寶能拿筆亂塗、有意義地喊爸媽;三歲幾乎都能模仿大人說話動作,自行走路不會跌倒,還會到不同地方找東西。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遲景上說,發展里程碑指兒童特定年齡時,應表現出的身心發展,如動作、語言、認知、社會適應等,動作分粗動作與精細動作,粗動作指站立、走路,精細動作與手部操作有關。
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李秉穎說,政府提供七歲以下兒童七次檢查,家長務必帶孩子讓醫師評估生長發展是否符合同齡進度。
早療把握三歲前
遲景上提醒,家長應密切觀察,在兒童健康手冊上勾選、確認是否符合指標,三到五歲腦細胞分化能力最強,若有發展遲緩,可趕在三歲前黃金期治療。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5-11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台灣學童近視比例偏高,其中早產兒近視比率更是一般學童的近2倍,7~9歲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近視。但醫師提醒,早產兒近視原因多為眼球結構先天異常,與一般學童因過度近距離用眼,導致眼軸過長不同,使用散瞳劑矯正非但無效,還有造成青光眼的疑慮。
■小一近視 是同儕1.7倍
為了解早產兒眼睛發育的問題,台大醫院針對108名出生周數35周以下,或體重未達1500公克早產兒進行長期追蹤,結果發現,早產兒近視、遠視及散光的比率,都遠高於同齡學童,相關研究已刊登美國著名期刊《眼科及視覺光學研究雜誌》。
台大眼科部小兒眼科主治醫師蔡紫薰表示,研究團隊透過眼球超音波檢查早產兒眼球各部分構造,發現早產兒到小一階段,近視比率已高達48%,是同齡學童的1.7倍;遠視比率23%,是同齡孩子的1.5倍;散光比率更高達73%,是一般學童的1.8倍。
台大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楊中美說,值得注意的是,多數早產兒近視原因是先天性眼球結構異常,與一般學童因近距離用眼過度,導致眼軸過長不同,矯正方式也不一樣。
■及早篩檢矯治 避免惡化
楊中美舉例,一般用於控制學童近視度數的散瞳劑,就不適用於「早產兒近視」,長期誤用的結果,可能導致閉鎖性青光眼。
蔡紫薰呼籲,早產兒無論是近視、遠視、散光,或是斜視、弱視的比率都比一般兒童高,所以,首度視力篩檢的時間也應從原本的3歲提前至4個月到1歲時,必要時應及早配戴眼鏡,或接受相關矯正治療,以免視力惡化。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 04月28日 蘋果日報
健康版推出「健康Q&A」專欄,解答讀者對健康方面的疑問,歡迎來信至life@appledaily.com.tw
Q:寶寶肚子大大的,是正常現象還是脹氣?幾歲才會改善?
A:一歲以下嬰兒腹脹很正常,因為嬰兒腹部肌肉不發達,且身材比例關係,看起來肚子較大。
另嬰兒一歲前喝母奶或配方奶,奶類易引起脹氣,若寶寶喝奶時哭鬧、喝得太快,吞入較多空氣也易引起腹脹。這問題通常在一歲後逐漸改善。
腹部有硬塊應就醫
若寶寶進食、睡眠正常,身高、體重皆按照兒童健康手冊的生長曲線進度,不必擔心。但若寶寶睡得不安穩、吃不好、易哭鬧不安,腹部摸起來不是軟的,或有硬塊,應就醫檢查。
奶嘴適中避免脹氣
家長可適度為寶寶進行腹部按摩,減緩不適症狀。而且要避免奶嘴太大或太小,因奶嘴太大容易漏空氣,太小則不好吸吮,寶寶用力吸奶,反而會吸入過多空氣。不要讓寶寶太餓才餵食,喝奶喝到一半時,輕輕為寶寶拍嗝排氣,都可避免脹氣。
諮詢專家: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王士忠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差大好發 除濕機每次應開10小時2011年 04月28日蘋果
【邱俊吉╱台北報導】這陣子氣候反常,許多孩子爆發過敏症狀,四歲周姓男童除鼻塞、鼻水直流,日前老師察覺他上課有些恍神,家人帶去就醫才發現他聽力減弱,原已罹患中耳炎,經開刀、引流才恢復聽力。醫師指出,今年1至3月天氣異常,門診過敏病例較去年同期增近3成,最近溫差仍大,家長須注意過敏兒健康情形。
收治病例的小兒科開業醫師溫大慶昨說,男童是過敏兒,症狀一直未獲穩定控制,日前症狀加劇,不但吃不下飯,晚上也睡不好,後來甚至在課堂上發呆,老師警覺他學習狀況不理想,聯繫父母帶他到醫院詳細檢查,才發現他兩側中耳嚴重積水,已形成中耳炎,連帶影響聽力,才會聽不清楚老師的話,感覺像在恍神。
55℃熱水洗寢具
溫大慶表示,男童中耳炎嚴重,經緊急開刀,把耳中發炎組織液導引出來,並服用抗生素,聽力才逐漸恢復。男童昨與母出席過敏衛教活動,周母說,過敏真的很難改善,「其實家裡已經有用空氣清淨機,也有用除濕機,但當天氣變化大時,孩子的過敏還是會發作。」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說,台灣氣候潮濕,加上今年1到3月氣溫偏低,過敏體質者確實不好過,門診過敏病例比去年同期多2至3成;但基本的預防過敏措施仍不可少,包括定期用攝氏55度的熱水清洗寢具、室內固定使用除濕機等,以免過敏更為惡化。
清淨機應換濾網
溫大慶建議,須維持居家通風,除濕機應長時間開啟,「不能晴天關機,雨天開機。」空氣清淨機也須定時更換濾網,「每次使用至少10小時,研究顯示這樣才能改善空氣品質。」若未正確使用,「用了也白用。」
預防過敏發作建議事項
●隨時注意氣象預報,空氣品質差時,盡量減少出門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楊俐容 出處:天下雜誌出版《陪他走過13歲:給孩子一次叛逆的機會》
明明是好心提醒孩子多帶件衣服、交朋友要小心而已,孩子就覺得「你很囉嗦」。什麼樣的表達,才能讓孩子認同父母的關愛呢?
青少年愛頂嘴,常常是因為父母無法調整關愛;沒能順利轉型,就會嘮叨,孩子也會長不好。打個比方,你把幼苗種在栽培箱裡,結果它長大了,你還繼續放在栽培箱關照,它能不長歪嗎?你必須移開保護罩,讓它在自然環境裡茁壯,才能順利轉型。
舉個例子,現在許多孩子有過敏體質,父母經常提醒孩子不能吃冰。孩子還小時,只要父母不買,他就沒得吃。國中以後有辦法嗎?他下課去買冰,喝完再回來,你還真的不知道呢。父母不轉型肯定落得嘮叨之名。至於如何轉型?我提五招供大家參考:
第一:體認「嘮叨其實為自己」
孩子日漸長大,同儕的影響愈來愈大,父母則逐漸式微,頂嘴就是不想被管那麼多。這很自然。可是對父母來說,就很痛苦。當你發現裡子漸失,卻還想贏得面子,就會嘮叨。這嘮叨,是試圖要拉住過去那個親子關係,留住那段甜蜜時光。
很多父母會說,「可就因為是你媽,我才講你。誰會像我那麼關心你?」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永遠都是孩子的需要;可是父母必須體認到,表達關愛,一次就夠了;一直講,是希望孩子聽你的。而這招,已經完全無效。但也不需要賭氣收回關愛,一句話都不說。很多父母就這樣忍三天,不講;然後孩子覺得愧疚、害怕你不愛他,就設法找台階下;於是過了一段短暫蜜月期,接著你又開始嘮叨,孩子繼續頂嘴不耐。大多數家庭每天都上演這種戲碼。
孩子這麼大了,你說的道理他不會不懂。何況你教那麼多年了,他依然故我,你繼續老把戲,不嘗試換新招,怎麼會有效。父母表達關愛,但要尊重青少年的獨立判斷跟自主行動。譬如說,天氣冷,你提醒孩子帶外套,孩子要不要帶,隨他。他自己冷了,下次就會注意;如果怎麼冷都無所謂,表示他體質好,你也不用煩惱。只要不至於產生嚴重後果的決定,你可以表達關懷,但一句就夠了,然後尊重他的獨立自主。如此,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懷,也明白你無意壓迫他,就不會頂嘴,也不會嫌你煩。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李坤珊 出處:親子天下
天冷,要孩子添衣,他不穿;要他專心吃飯,他亂跑。
管不住,說不聽,大人擔心又抓狂。如何讓他乖乖聽你的?如何終結親子大戰?
凱薩琳的媽媽在卡片上寫著:「我不知道你如何辦到的?她總是願意聽你的!你是我遇過最有天分的老師!」有沒有天分,我不知道,但我的確讓對一切都說「不」的凱薩琳,在冬天穿上長褲、雪天戴上帽子、去操場前上廁所。
這些聽起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日日與幼兒相處的爸媽或老師,一定能了解,正是這些小事,讓你抓狂。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因為你和孩子有「不同的需要」。
不同的需要,導致不同的選擇和決定。從「需要」本身的角度來看,它沒有對錯,像是需要吃東西、需要被愛、需要被認可。但不同的立場,所導致的不同需要和不同選擇,卻會產生衝突,也很容易陷入「誰聽誰的」親子大戰。所以如何看待彼此的需要,就會決定我們如何處理衝突,對立、退讓,還是妥協?
模式一:從孩子的堅持了解需要,順應需要
回到凱薩琳的例子。不管寒冬或酷暑,三歲的凱薩琳只喜歡穿裙裝,所以她每天都穿裙子。從「需要」的角度來看,凱薩琳的需要,一點也沒錯。凱薩琳媽媽擔心她會冷,所以堅持冬天要穿長褲,從「需要」的角度來看,媽媽的需要,也很合理。但一方堅持不穿長褲,另一方則堅持非穿不可。於是「你贏我輸」的大戰,日日上演,從家裡戰到學校,從家務事變成了我的事。因為我「需要」孩子們在零下幾度的冬天,到操場玩時,一定要穿上長褲和戴帽子。
當我宣布這項規定時,凱薩琳嘟嘴說:「我不要穿長褲!」她清楚的表達她的需求。以下是我與她的對話(凱代表凱薩琳,師代表我)
凱:我不要穿長褲!
師:我知道你喜歡穿裙子。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6-24 中時樂活 作者:朱成志 出處:親子天下
身為父母,若有天聽到孩子對自己唱「媽媽我要錢,爸爸我需要你的錢」時,會有什麼感想?如果不希望以後子女對自己說這些話,投資專家朱成志認為,從小教導孩子理財觀念非常重要。
無意聽到歌手張震嶽《阿嶽正傳》專輯那首《我要錢》,深受震撼,他唱著:
「就是因為認識了一個新的女生,所以我買了一頂新的帽子,她說她禮拜三願意跟我出去逛逛街,可是口袋裡剩下兩張五十元。」
喔 媽媽 我要錢 喔 爸爸 我要錢
喔 媽媽 我要錢 喔 爸爸 我需要你的錢
歌詞直接而口語,符合現代年輕人喜歡的Tone調。但,如果我們把這首歌套用在現實環境中,身為父母的你,聽到孩子對自己唱著:「喔~媽媽我要錢;喔~爸爸 我需要你的錢」時,會有什麼感想?
如果不希望子女對著自己「說」這些話,從小教導理財觀念就變得非常重要,建議以下方式:
藉由實務教理財
對年紀小的孩子,第一步可從「認識金錢」開始,尤其以實務參與最有效果。例如,帶小孩旅遊時,可利用在當地消費、兌換外幣等方式,增加小孩對花錢和數字觀念的敏感度。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貼心寶貝學會照顧別人
日本作家中井俊已在《我的孩子真體貼》書中提到:「沒有體貼的心,生命就沒有價值;體貼,是愛的表現。」學習體貼、照顧、同理,對於大人來說,都不見得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處於以自我為中心階段的幼兒。
雖然喜歡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在學習照顧別人之前,要先具備照顧自己、懂得尊重和同理的能力。在3歲之前,幼兒的思考和行為都是從自己出發,自我意識非常強烈;然而,3歲之後,孩子動作發展、語言認知發展越來越成熟的時候,他們開始瞭解個體和社會之間的關係;再經由觀察成人之間的互動,學習所謂的人情世故,逐漸產生各種社會性的行為(如:何時該說請、謝謝、對不起等)。
孩子社會化受個性和環境影響
爸媽先了解影響幼兒社會化行為的因素,再利用機會教育和孩子互動,孩子的貼心表現就會更具體,不僅能對爸媽體貼(例如:主動關心媽咪開不開心、做家事累不累、幫媽咪搥搥背),也能用好的行為對待友伴(像前言中的小全一樣主動幫忙年幼的小朋友)。
.個性不同,表達體貼有差別: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孩子漸漸懂事、語言和認知發展臻於成熟,喜歡探索周邊的人事物,與周遭互動也增加。但因為幼兒本身的個性和天生氣質的不同,對於他人行為的解釋和自己行為的反應,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個性害羞的孩子,比較不擅長與人互動、想幫忙卻表達不出來;個性外向的孩子,易於表現自己、容易受歡迎、會給人比較熱心的印象。
.家庭和樂,寶貝友善又貼心:孩子所處的第一個環境就是家庭,父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最重要的模仿對象。夫妻之間、婆媳之間是否能和顏悅色的溝通、相互體諒,都反應在家庭的氛圍裡,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都可以感受到的。一般而言,在家庭氣氛較為和樂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培養友善、同理、合作、體貼的行為;反之,若孩子長期感受不到溫暖的時候,較容易發展出冷漠或敵意的負向行為。
.學校互動,向師長同儕看齊:現代雙薪家庭居多,保母、老師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常常超過父母和孩子互動的時間。若保母或老師注重身教,能用溝通討論代替命令、以自由民主的方式教導,幼兒自然能從中建立自信、學會尊重與同理。而在學習環境中與同儕互動,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能發展出關懷、友愛、合作等情操。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士小孩為什麼沒“尖叫”
前一陣子,去瑞士玩了兩個星期,頭幾天,總覺得有哪裡不太對勁,但想也想不出來就竟是哪裡不對。後來終於發現瑞士跟台灣最大的不同:就是瑞士的小孩完全不尖叫…
在台灣,常常可以聽到小孩的尖叫聲,鄰居小孩、大賣場裡小孩、百貨公司裡的小孩、路上小孩、捷運裡小孩,無處不尖叫。我非常怕吵,聽見小孩的尖叫聲,真的讓我神經都快斷掉。
但常常看到旁邊疲倦不堪的父母,我也不忍心在內心苛責:「究竟是怎麼教小孩的…」 只能默默的想:「小孩可能就是天生會尖叫的動物吧…」 但這個想法,在瑞士完全被打破。
瑞士小孩不但不尖叫,個個還乖得很。無論是小到還躺在嬰兒車裡的嬰兒,一直到國小年紀的小孩,各個乖巧有禮,即使亂跑也不會脫離父母的視線。瑞士的父母看起來都一派輕鬆,養個小孩,似乎比養狗還簡單。
後來在瑞士各地旅遊,我特別觀察瑞士父母究竟有什麼秘方,每天可以把自己打理的光鮮亮麗 (台灣的父母看起來都無力打理自己還兼精神萎靡),小孩又不吵不鬧,規矩守禮。而且,也很少在路上看到保母,多是父母自己帶著小孩。我只能說,這實在是太神奇了。
後來我發現,瑞士人對於小孩的教養方式很簡單, 就是「生活以大人為中心」、「大人做什麼,小孩就做什麼」。
跟台灣人完全相反,台灣大人的生活只剩圍著小孩團團轉,婚前的活動,幾乎全部放棄。 但瑞士人可不是這樣做的,大人的活動不會因為小孩停止。而且,絕對不是開玩笑。
由於瑞士盛行健行爬山,我在火車上看到一對父母背著登山重裝備,帶著四個小孩,最小的大概三歲,大的不超過十歲。這在台灣,根本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台灣父母不可能帶三歲的小孩登山健行的),然後在維威(就是EVIAN礦泉水的來源地附近),我看到更扯的事。大人都在玩帆船,小孩在幹嘛呢?(看來都只有十歲上下)也在玩帆船啊,不過換成小型的帆船而已(旁邊有救生員)。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位性皮膚炎 中醫治療改善
更新日期:2011/05/26 16:20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26日電)1名3、4歲女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脖子整片紅丘疹、抓破皮,看了很多醫師仍看不好;經三總中醫師按照女童狀況給藥,建議家長在孩子洗澡後擦上保濕乳,病灶慢慢好轉。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醫師林健蓉今天在記者會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兒與小孩最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皮膚病,根據統計,約有1、2成孩子患有異位性皮膚炎。
林健蓉說,中醫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是幼時腸胃道及肌膚的防禦功能尚未健全,脾肺虛,而環境的致敏原及食物對小朋友來說又是剛接觸的外來物,因此,容易造成過敏反應。
林健蓉說,之前曾收治1名3、4歲女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脖子上整片魚鱗狀丘疹,且抓破皮,媽媽帶她看了很多醫師未見改善;輾轉到三總就醫後,她依照女童的症狀,給予中藥治療,再加上建議家長幫孩子洗澡後,擦上保濕乳液,避免使用刺激性物品例如肥皂、化學製劑、易摩擦皮膚的衣物;1、2個星期後,女童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大幅改善,不再抓癢導致破皮。
另外,在食物攝取方面,林健蓉說,中醫觀點,發炎狀況屬於「熱」,因此,盡量避免吃辣椒、沙茶醬、荔枝、芒果、龍眼等「熱性食物」,麻油雞等燉補也不要吃。
林健蓉建議多食用綠豆薏仁湯、菊花薄荷枸杞子茶,因為綠豆、菊花屬於清熱,對表皮發炎有改善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爬行有助大動作發展 「家長別過度保護」
2011年 05月24日 蘋果日報
【甯瑋瑜╱台北報導】衛生署最新調查發現,六個月大的寶寶多數已能翻身、發出笑聲,卻不到半數能肚子貼地爬行,不符合半歲時應達到的發展里程碑。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指出,家長總讓寶寶躺著或抱著,致寶寶沒機會到處爬,建議應讓寶寶多趴著玩。
衛生署二○○五年起,追蹤近兩萬五千名嬰兒進行「出生世代調查」,預計追蹤到成人,最近完成三歲以下的發展里程碑分析。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發展里程碑,如半歲有五項里程碑,包含翻身、貼肚爬行、將物品由一手移到另一手、發出笑聲,看到主要照顧者會主動微笑。
一歲半會喊爸媽
衛生署建議家長勿過渡度護,多讓寶寶趴著玩耍。葉志明攝調查發現6個月大的寶寶,不到一半能肚子貼地爬行,衛生署建議家長勿過度保護,讓寶寶多趴著玩耍。調查發現半歲寶寶僅約四成五可貼肚爬行,另四項里程碑則皆有八、九成達成率。邱淑媞分析,貼肚爬行屬大動作發展,可能是家長總讓寶寶躺或抱著,「建 議家長別過度保護,應讓寶寶多趴著玩。」半歲寶寶還要能對照顧者微笑,若不會注視,須留意是自閉症。
調查也顯示,九成五的一歲半寶寶能拿筆亂塗、有意義地喊爸媽;三歲幾乎都能模仿大人說話動作,自行走路不會跌倒,還會到不同地方找東西。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遲景上說,發展里程碑指兒童特定年齡時,應表現出的身心發展,如動作、語言、認知、社會適應等,動作分粗動作與精細動作,粗動作指站立、走路,精細動作與手部操作有關。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產兒視力篩檢1歲前應展開
2011-05-11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台灣學童近視比例偏高,其中早產兒近視比率更是一般學童的近2倍,7~9歲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近視。但醫師提醒,早產兒近視原因多為眼球結構先天異常,與一般學童因過度近距離用眼,導致眼軸過長不同,使用散瞳劑矯正非但無效,還有造成青光眼的疑慮。
■小一近視 是同儕1.7倍
為了解早產兒眼睛發育的問題,台大醫院針對108名出生周數35周以下,或體重未達1500公克早產兒進行長期追蹤,結果發現,早產兒近視、遠視及散光的比率,都遠高於同齡學童,相關研究已刊登美國著名期刊《眼科及視覺光學研究雜誌》。 台大眼科部小兒眼科主治醫師蔡紫薰表示,研究團隊透過眼球超音波檢查早產兒眼球各部分構造,發現早產兒到小一階段,近視比率已高達48%,是同齡學童的1.7倍;遠視比率23%,是同齡孩子的1.5倍;散光比率更高達73%,是一般學童的1.8倍。 台大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楊中美說,值得注意的是,多數早產兒近視原因是先天性眼球結構異常,與一般學童因近距離用眼過度,導致眼軸過長不同,矯正方式也不一樣。
■及早篩檢矯治 避免惡化
楊中美舉例,一般用於控制學童近視度數的散瞳劑,就不適用於「早產兒近視」,長期誤用的結果,可能導致閉鎖性青光眼。
蔡紫薰呼籲,早產兒無論是近視、遠視、散光,或是斜視、弱視的比率都比一般兒童高,所以,首度視力篩檢的時間也應從原本的3歲提前至4個月到1歲時,必要時應及早配戴眼鏡,或接受相關矯正治療,以免視力惡化。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腹脹可適度按摩改善
2011年 04月28日 蘋果日報
健康版推出「健康Q&A」專欄,解答讀者對健康方面的疑問,歡迎來信至life@appledaily.com.tw
Q:寶寶肚子大大的,是正常現象還是脹氣?幾歲才會改善?
A:一歲以下嬰兒腹脹很正常,因為嬰兒腹部肌肉不發達,且身材比例關係,看起來肚子較大。
另嬰兒一歲前喝母奶或配方奶,奶類易引起脹氣,若寶寶喝奶時哭鬧、喝得太快,吞入較多空氣也易引起腹脹。這問題通常在一歲後逐漸改善。
腹部有硬塊應就醫
若寶寶進食、睡眠正常,身高、體重皆按照兒童健康手冊的生長曲線進度,不必擔心。但若寶寶睡得不安穩、吃不好、易哭鬧不安,腹部摸起來不是軟的,或有硬塊,應就醫檢查。
奶嘴適中避免脹氣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差大好發 除濕機每次應開10小時
2011年 04月28日蘋果 資料來源:溫大慶醫師
【邱俊吉╱台北報導】這陣子氣候反常,許多孩子爆發過敏症狀,四歲周姓男童除鼻塞、鼻水直流,日前老師察覺他上課有些恍神,家人帶去就醫才發現他聽力減弱,原已罹患中耳炎,經開刀、引流才恢復聽力。醫師指出,今年1至3月天氣異常,門診過敏病例較去年同期增近3成,最近溫差仍大,家長須注意過敏兒健康情形。
收治病例的小兒科開業醫師溫大慶昨說,男童是過敏兒,症狀一直未獲穩定控制,日前症狀加劇,不但吃不下飯,晚上也睡不好,後來甚至在課堂上發呆,老師警覺他學習狀況不理想,聯繫父母帶他到醫院詳細檢查,才發現他兩側中耳嚴重積水,已形成中耳炎,連帶影響聽力,才會聽不清楚老師的話,感覺像在恍神。
55℃熱水洗寢具
溫大慶表示,男童中耳炎嚴重,經緊急開刀,把耳中發炎組織液導引出來,並服用抗生素,聽力才逐漸恢復。男童昨與母出席過敏衛教活動,周母說,過敏真的很難改善,「其實家裡已經有用空氣清淨機,也有用除濕機,但當天氣變化大時,孩子的過敏還是會發作。」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說,台灣氣候潮濕,加上今年1到3月氣溫偏低,過敏體質者確實不好過,門診過敏病例比去年同期多2至3成;但基本的預防過敏措施仍不可少,包括定期用攝氏55度的熱水清洗寢具、室內固定使用除濕機等,以免過敏更為惡化。
清淨機應換濾網
溫大慶建議,須維持居家通風,除濕機應長時間開啟,「不能晴天關機,雨天開機。」空氣清淨機也須定時更換濾網,「每次使用至少10小時,研究顯示這樣才能改善空氣品質。」若未正確使用,「用了也白用。」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屏息症~寶寶哭到臉發黑或不呼吸,怎麼辦?
文╱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一般兒科兼兒科加護中心主任 宋文舉
輯╱張玉櫻
「醫生,我的寶寶平時膚色紅潤,但是每次用力哭泣時,臉色都會變豬肝色或暗黑色,接著全身僵硬、憋氣不呼吸,有時用力解大便時也會發生,我快嚇死了!寶寶會不會窒息啊?聽說是有心臟病或肺病的人,膚色會變得發紺,我的寶寶該不會是有這些問題吧?」
寶寶哭泣時為何發黑、不呼吸?
此種現象診斷為「幼兒哭泣發紺」或「嬰兒屏息症」,在嬰幼兒是常見且屬正常的,勿過於憂慮。
哭泣本身是用力的呼吸動作,是寶寶在做肺部及氣管大量換氣的運動,可增加肺活量、肺耐力,對健康是有助益的。故正常寶寶偶爾高聲嚎啕大哭是可以接受的。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孩子胖,不能硬減
來源:《環球時報 生命週刊》 作者:顧力
雖然俗話說,小時候胖,不算胖。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意識到,孩子肥胖對他們以後的健康非常不利。一位母親在採訪中告訴記者,兒子才5歲,體重就已經35公斤,成了個胖墩。她很想讓孩子減下些體重,可孩子正處於發育期,總喊餓,胃口特別好,「這長身體的時候,總不能不讓他吃吧。」很多家長都會陷入這種兩難處境,想給孩子減肥,卻不知如何下手,尤其不知怎麼管住孩子的嘴。
是否需要減肥聽醫生建議
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門診部兒童生長發育中心主任李輝表示,並不是所有胖孩子都是超重兒,只有當他們的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兒童標準體重的20%,才能確定是肥胖。
李輝解釋說,兒童肥胖與成人有很大差別,他們正處於身高增長時期,超重或肥胖程度會因為身高增長而相對減輕。因此,大多數超重兒不需要減輕體重,只要防止體重過快增長就可以了。所以,家長不要擅自決定控制孩子的飲食,而要聽聽醫生或專業保健人員的建議。因為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如果吃不夠,會造成營養不良,可能影響發育,尤其是身高的增長。
如何管住孩子的嘴
那對於需要減重的孩子又如何下手呢?北京軍區總醫院優生優育中心兒保室主任李南平強調,肥胖兒不能「硬」減,切忌短期快速減肥、反覆減肥;不宜實行飢餓、半飢餓或變相飢餓治療;不宜藥物治療;更不能進行手術和理療減肥。
正確的方法是適度控制飲食。在提供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情況下,適度控制糖類和脂肪的攝取。比如應該以瘦肉、魚、海產品、脫脂奶類、豆製品、蔬菜和富含維生素的水果為主,盡量避免食用肥肉、油炸食品、奶油食品、果仁、糖果、甜點、高糖飲料、快餐和膨化食品等。
李輝建議家長在控制孩子食量時要有技巧,以免引起他的牴觸情緒。比如,碗要小一點,底要淺一點,看起來飯比較多,孩子感覺份量充足;做包子、餃子時,皮薄一點,菜多一點;對他偏愛的食物,比如麵包,給他切成好多片吃,就顯得多了,有助於幫助他控制食量。另外,對年齡較小的幼兒,家長可考慮增加吃飯的次數,兩餐間隔不要超過4小時,不要讓孩子太餓,餓的時候會吃得更多。另外要叮囑孩子吃飯細嚼慢咽,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等。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會客室〉孩子不愛吃飯 6招解套
文/陳玥岑 圖/王孟婷
摘自: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12/today-family1.htm
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不愛吃飯,總是吃兩三口就不吃了;或是會挑食,只選自己偏好的食物吃。也有孩子吃飯很慢,一口水餃可能含了半個小時都吃不下去,一頓飯要吃兩個小時。
有良好的進食習慣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以下提供家長進行進食訓練的原則及注意事項,可依照孩子的狀況在家進行練習。
Check Point 1:套餐式餐點
華人用餐的習慣通常是吃合菜,好處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菜色,但同時也讓孩子有挑食的機會。若孩子挑食情形嚴重,可嘗試使用套餐式給予孩子食物,也就是盤子上同時具備飯、菜、肉等菜色,如此可兼顧孩子的營養,還可要求孩子把自己的份量吃完。
此外,將孩子不喜歡的食材料理方式稍做改變,如菜剁碎混入飯中或混在肉中,通常將有纖維的食物切小塊即可改善孩子咀嚼過久的情形。
Check Point 2:正餐之外不給零食
除了規範良好的進食時間及習慣外,亦須控制孩子不可吃零食,若孩子不吃正餐仍有零食可以填飽肚子,那他就更不會想要認真的進食。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