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除了點滴袋之外,血袋也含「塑」,台大環境衛生研究所副教授陳家揚表示,根據美國相關研究指出,含DEHPPVC血袋經靜置二十一天後,血液中DEHP的最高含量可達50ppm,也就是每輸一百CC的血,即會輸入五十毫克的DEHP,研究亦指出,其與流病之間有關聯性,建議早產兒、洗腎病患、心臟移植及大量創傷輸血等高風險病患應儘量避免使用。

捐全血不會接觸DEHP

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叢萍表示,去年血基會共用了一百八十四萬九千多個血袋,塑化劑風波之後,的確有不少民眾詢問輸血是否會有DEHP的暴露,事實上捐血人在捐全血時,由於身體並未與DEHP直接接觸,所以暴露風險微乎其微。

至於進行分離術捐血時,捐血者的血需經過分離機分離出血漿或血小板後,再將血液輸回捐血者,DEHP的暴露可能會比較高一些,但參考國外有關研究捐血人進行分離術捐血時的DEHP平均暴露量約為六.五微克,約為美國FDA所設定人體可接受的攝取量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六百微克的一%,亦較在一般環境暴露中為低。

血基會指出,歐盟在二○○八年公布一篇官方報告指出,在長達十五年的科學風險評估中,認為DEHP的使用對於一般人體健康沒有危害,但嬰幼兒長期輸血或成人進行長期血液透析時要加以注意。

台北榮總輸血醫學科主任邱宗傑表示,PVC血袋雖有DEHP暴露問題,但只要可接受暴露量的一%,即便是大量輸血者,也很快就代謝掉。

5大塑化劑容忍值 擬比照歐盟

〔記者王昶閔、鍾麗華/台北報導〕衛生署長邱文達昨表示,衛生署將仿照美國、歐盟、日本訂出國人的塑化劑每日最大容忍攝取值(TDI)。

衛生署前天邀集二十多位毒理、營養與環境毒物學者召開初步會議,討論五種塑化劑的容忍值,多數專家初步傾向比照歐盟標準;衛生署發言人王哲超及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都強調,尚未定案,還要經過專家學者討論,才能做最後的確認。

許銘能解釋,我國暫訂的塑化劑檢驗標準一ppm,但此標準是作為評估是惡意添加?還是塑膠容器將塑化劑殘留在食品中?後者通常很微量,而民眾吃藥、吃東西的情況不一樣,不同的食物攝取也會有差異,因此有必要以TDI來管制,而非塑化劑的檢出值。

專家籲採最嚴格標準

歐盟的每人每日每公斤體重容忍攝取值為:DBP十微克、DEHP五十微克、DIDP一百五十微克、DINP一百五十微克、BBP五百微克。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不同意直接抄歐盟標準,他認為,應兼採歐盟與美國的最嚴格標準,給予國人最大保護。歐盟DBP容忍值比美國嚴五倍,美國DEHP容忍值又比歐盟嚴二.五倍。

國衛院長伍焜玉坦言,歐美日塑化劑標準差異甚大,因為人類毒性資料實在太少,各國標準都是用「猜」的。

DEHP採用美國的二十微克嚴格標準,多數國人恐將面臨超標。過去陽明大學陳美蓮教授曾對六十名上班族檢測,每人每日每公斤體重的DEHP攝取量,從.一到三九微克不等,高達半數超過中位數三十三.九微克。

林杰樑表示,接下來政府得要針對各類食物、容器訂定管制值,才能使國人暴露量降至安全程度。

但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前天表態,衛生署將調查食物中的塑化劑背景值,但不會訂定管制標準,因塑化劑與環境污染有關,技術上太複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