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衛生署除了抽驗國內5大類食品,最快本週也將抽驗國外進口食品及藥品。圖為日前屏東衛生局稽查藥局及藥妝店的情形(資料照,記者羅欣貞攝) 

〔記者王昶閔、鍾麗華/台北報導〕繼歐洲進口抗生素被檢出塑化劑後,中國也陸續傳出泡麵、綠茶粉、香精等食品與添加物檢出塑化劑,凸顯塑化劑污染已成全球性問題,衛生署長邱文達表示,將針對中國等國外進口食品與藥品進行抽驗。

不過,要怎麼抽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還要討論,預計一、兩天之內討論出爐,最快本週就會開始實施。

塑膠容器溶出也要查

邱文達昨日出席「台灣食品安全管理總體檢論壇」時指出,塑化劑污染食品案件,國內已稽查三萬家業者,下階段將針對國外進口食品與藥品展開抽驗工作,塑膠製品、包裝容器中的塑化劑溶出,也會是未來調查重點。

國衛院長伍焜玉報告時指出,國內發生商人將塑化劑不法用於飲料、食物,有些污染量高達數百個ppm,是「空前的人類暴露量」,國衛院將展開風險調查及追蹤研究,相關成果將是國際間重要參考資料。

截至昨天,衛生署統計,塑化劑受波及的產品增至九七項,昱伸與賓漢下游廠則高達四二八家。

藥品先抽驗果香添加藥

除對國內食品抽檢外,衛生署昨天表示,將針對藥品與市售五大類進口食品抽檢,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表示,藥品部分先抽驗添加水果、芳香口味以及孩童用藥等,因為過去檢出有塑化劑的,以這類藥品最多,像是胃藥為了增進口感,而添加水果口味。

至於進口食品抽檢,許銘能說,還是以膠囊錠狀粉狀、運動飲料、茶飲、果汁飲料以及果醬、果漿或果凍等五大類食品為主,因為國內這五大食品也有抽檢,有必要了解進口食品的背景值。

至於有民眾向本報投訴質疑,各地方衛生局開放民眾自行送驗食品是否含塑化劑,將會給不肖廠商用此來陷害對手,將對手產品加入塑化劑後再送驗。

對此,許銘能指出,民眾的投訴內容只是假設的問題,尚未發生。事實上,民眾送驗的產品可能有儲存、保存問題,因此無論是民眾或廠商送驗結果,都只能當作參考,不會做為下架回收的依據,最後仍是以政府抽檢的結果為準,以昭公信。

PVC保鮮膜 千萬別裝含油食物 

專家建議,保鮮膜無論直接包覆油食或熱食,都較易釋出塑化劑DEHP,尤其是PVC材質的保鮮膜,使用時不要直接碰觸到食物,更不宜直接微波、加熱。 

大賣場包肉類食品採PVC,專家提醒PVC裡面的可塑劑可能溶入肉品之中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研究發現,市售塑膠容器或保鮮膜,即便不裝盛熱食,只要包覆或接觸油脂食物,就會溶出許多DEHP塑化劑,尤以PVC材質保鮮膜溶出量最大,呼籲政府加以管制。

兒童拼貼塑膠地板 也可能釋出塑化劑

塑膠地板也是室內塑化劑來源。成大微量環境毒物中心主任李俊璋教授呼籲,隨著氣溫升高,常作為兒童遊戲墊用途的軟質巧拼地板,也可能釋出塑化劑,建議家長在塑膠地板上面鋪一層薄毯或棉被,小朋友應勤洗手,以免塑化劑粉塵下肚。經濟部也應針對塑膠地板制定完整的塑化劑溶出管制標準。

李俊璋指出,PVC是高分子聚合物,在土壤中很難分解,對環境不友善,但有其不可取代性,全面禁用尚有困難。例如醫院地板為求無縫以防菌滋生,多採PVC材質;心導管所用軟管也必須用PVC。他建議PVC中添加的DEHP塑化劑應被逐漸淘汰,改用「環氧大豆油」這類價格較高的天然塑化劑,便可減少危害。

衛生署現行食品塑膠容器的DEHP溶出管制標準為1.5ppm,陳美蓮教授昨在「台灣食品安全管理總體檢論壇」公布研究指出,經檢測一百四十多件市售各類塑膠食品容器與保鮮膜,其中以PVC保鮮膜的DEHP溶出量最高,遠高於其他樣本。

該研究以「正庚烷」為溶媒,模擬攝氏二十五度下、一小時後,各類塑膠容器、保鮮膜接觸油脂的塑化劑溶出量,七種塑化劑中以DEHP最易溶出。十一件PVC保鮮膜樣本,最高檢出7.27ppm DEHP,超標近四倍;平均檢測值為1.98ppm DEHP,超標約三成,是PE材質保鮮膜或塑膠袋(平均0.045ppm)的四十四倍。

一般人以為塑膠容器不加熱、不裝熱食,就不會溶出塑化劑,其實是錯誤觀念。事實上,盛裝含油脂食物,比裝熱湯、熱食,所溶出的塑化劑劑量更高出許多。陳美蓮表示,塑膠容器碰到油脂最容易釋出塑化劑,其次是熱,再其次是酸。

李俊璋則呼籲,任何塑膠容器都不應該拿來微波或加熱,不少塑膠容器雖有標示耐熱溫度上限,其實只是不至於變形的溫度,但不變形卻不保證不會釋出毒物。

PVC點滴袋含DEHP 醫師籲換無塑材質

醫療器材平時用量相當大的PVC(聚氯乙烯)材質點滴袋、輸管也含DEHP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民眾聞「塑」色變,事實上,醫療器材平時用量相當大的PVC(聚氯乙烯)材質點滴袋、輸管也含DEHP。根據二○○九年美國兒科學會研究指出,新生兒及早產兒改用不含PVC全靜脈營養管子,其出現膽汁鬱積大幅下降近七十五%,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估計,透過灌食、靜脈注射營養劑等方式,新生兒、孕婦及洗腎等高風險病患的DEHP暴露量會超過容許值的三到五十倍。

清大化學教授凌永健表示,PVC點滴袋需要用DEHP增加柔軟度,DEHP佔點滴袋總重量二十至三十%,比例相當的高,玩具DEHP佔總重量千分之一及橡皮擦DEHP佔總重量百分之.一都要納入管理了,更何況是PVC點滴袋。

新生兒易膽汁鬱積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表示,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長達六年的追蹤研究,其前三年針對三十位新生兒及早產兒以一般DEHP含量佔七十%的全靜脈營養管子進行灌注,結果發現出現膽汁鬱積的比例高達五十%。但後三年,改為不含「塑」的材質,並針對四十六位新生兒及早產兒進行研究,結果膽汁鬱積的比例大幅下降到十三%。

目前洗腎病患所用的洗腎耗材及管子也都是含有DEHPPVC,江守山指出,洗腎病患洗了半天,到最後腎臟一直冒出水泡,根據國外動物實驗發現,塑化劑會造成腎臟細胞變形,並出現水泡,與臨床人體洗腎治療觀察不謀而合。

中國10年前已不准用

中國已於二○○○年未再批准使用PVC袋的輸液產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則於二○○二年發出通告,認為使用含有DEHP的醫療用品,可能會使新生兒、青少年、孕婦或哺乳婦女,以及心臟移植和大量創傷輸血患者中毒,要求「如有可能,使用替代產品」。

我國僅要求標示材質

我國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在今年五月二十三日公告高暴露風險醫材必須標示材質,並由醫師依使用對象評估風險使用,TFDA藥品組副組長許蒨文表示,歐盟也是要求DEHPPVC醫療器材需要標示,台灣完全與國際接軌。

國內一年約用到三千多萬個點滴瓶、袋,DEHPPVC點滴袋為大宗,早在十五年前,即已有不含塑毒的PP(聚丙烯)及Non-DEHP材質的點滴袋,但PP點滴袋成本較含DEHPPVC點滴袋高出四十到五十%,Non-DEHP更貴。

醫師:提高給付鼓勵

凌永健說,衛生署不應只管標示,應以納入評鑑或提高健保給付的方式,政策導引鼓勵各大醫院採用不含「塑」的點滴袋及輸管,給民眾更安全的醫材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c220826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